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行業訪談 > 詳情
詳情

趙樹叢:加快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個人簡介:

趙樹叢,男,漢族,1955年3月生,山東省諸城市人,1969年6月參加工作,197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工商管理碩士學位?,F任國家林業局局長、黨組書記,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總指揮。

趙樹叢

趙樹叢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林業發展關系到生態文明的物質基礎,關系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其地位作用十分重要。在加快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林業部門取得了哪些共識,開展了哪些工作?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同志。

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

記者:生態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大文明”建設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重要批示指示。對此,林業部門有哪些深刻體會和認識?

趙樹叢: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蘊含著極為豐富的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必須深刻領會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

樹立生態決定人類文明興衰的觀念。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科學論斷,深刻論述了生態與文明的重大關系,揭示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和生態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林業承擔著保護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職責,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我們要加快發展生態林業,全面改善生態狀況,為實現中國夢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樹立生態就是生產力的觀念。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生態與生產力的重大關系,作出了生態就是生產力的科學判斷,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生產力的理論。我們要科學把握二者之間的辯証關系,加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努力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樹立生態就是民生福祉的觀念。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要論述,既是對生態產品的淮確定位,又是對民生內涵的豐富發展,深刻揭示了生態與民生的關系。林業帶來的綠水青山和生態產品,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綠色需求、生態需求。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的新期待,大力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將更多更好的生態產品奉獻給人民,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態福祉。

樹立山水林田湖統籌治理的觀念。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的重要論述,立足山水林田湖這個生命共同體,科學闡述了自然生態系統各個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回答了治理自然生態系統應堅持的基本原則。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生態要素,共同構成完整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我們要堅持系統思維,統籌推進造林綠化、濕地保護、防沙治沙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工作,努力做到各項生態建設之間協調發展。

記者:我們在學習中發現,習近平總書記還對林業改革發展作出了深刻論述,對林業工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請問,對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林業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林業部門是如何理解的?

趙樹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林業建設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對林業問題的系列深刻論述,讓廣大務林人深受鼓舞、備受教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林業要為實現中國夢創造更好生態條件”的論述,確立了林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的重要地位﹔關于“林業建設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的論述,把林業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關于“調動各方面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的論述,進一步闡明了發展林業“依靠誰、為了誰”等重大問題,等等??倳涥P于林業的重要論述,高瞻遠矚,思想深邃,內容豐富,包含了林業地位、功能作用、指導方針、發展道路等諸多重大問題,賦予了林業新使命、新任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關于林業改革發展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和核心內容,是指導全國林業改革發展、推進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的根本指針,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的重要組成內容。

創新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治理體系

記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請您介紹一下林業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的總體考慮和宏觀設計。

趙樹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的報告》上的重要批示,要求全面深化林業改革,創新林業治理體系,為林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林業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面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林業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面對林業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和利益訴求的多樣化,林業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按照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把推進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林業改革的總目標,穩步推進各項林業改革,創新林業治理體系,使林業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適應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的需要,更加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要求。

記者:創新和完善林業治理體系,關鍵內容是什麼,工作重點有哪些?

趙樹叢:創新和完善林業治理體系,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各項林業制度。實現制度科學、成熟、穩定、管用,是林業治理的重要前提,也是核心內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創新和完善林業治理體系,要重點建立健全以下幾項林業制度。

生態資源產權制度。這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基礎性制度,其核心是把國土空間內生態資源的所有者界定清楚,明確產權主體,明晰產權關系,使生態資源的佔有、使用、收益、處置做到權有其主、主有其利、利有其責。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制度設計。一是國家所有國家行使所有權。對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產權實行歸中央所有、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制度。由中央政府負責對林區內的山水林田湖等所有生態資源進行系統規劃、綜合治理。二是國家所有地方政府行使所有權。對國有林場、森林公園和絕大部分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的生態資源,建立國家所有、中央政府委托省級政府行使所有權、承擔主體責任并實行地方政府分級管理的體制。三是集體所有個人行使承包權。賦予農民對承包集體林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生態資源監管制度。其核心是建立起所有權人和管理者相互獨立、相互配合、相互監督,統一行使生態資源用途管制職責的相關制度。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制度。一是生態資源法律制度,加快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濕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健全生態資源監管法律法規。二是生態資源考核制度,核算生態資源資產價值,編制林地、濕地等資產負債表,實行生態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強化對各級政府資源消耗、生態損害和生態效益的責任考核。三是生態資源社會監督制度,暢通監督渠道,健全舉報和處置機制,真正把生態資源置于全社會監督之下。

生態資源市場配置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生態資源市場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努力實現生態資源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探索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証券化制度,推動森林資源資產轉化為可在金融市場上出售和流通的債券、基金和股票。建立森林碳匯交易制度,加快形成全國性的碳匯交易市場。建立森林及林產品認証制度,加強森林經營認証和監管機制建設,建立主要林產品質量認証體系和質量監管體系。建立資源節約利用制度,對林地、濕地、沙地等生態資源實現節約集約利用。

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制度。自然生態系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基礎。要重點強化六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一是最嚴格的生態紅線保護制度,劃定并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健全法律法規和管理辦法,確保堅決守住紅線。二是最嚴格的林地保護制度,嚴格限制林地特別是公益林、有林地轉為建設用地,對林地征佔用實行最嚴格的審批。三是天然林保護制度,把天然林保護覆蓋到全國,嚴禁各種形式破壞。四是最嚴格的濕地保護制度,加快推進濕地立法,確保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五是沙區植被封禁保育制度,劃定封禁保護區域,嚴格管控各類開發建設活動。六是國家公園體制,使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植物園、沙漠公園等一起成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制度。

生態修復制度。生態修復是改善生態狀況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加快生態系統恢復并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一是健全誰破壞、誰付費、誰修復的制度,制定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損害鑒定評估辦法和賠償標淮,形成不敢破壞、不能破壞、破壞不起的機制。二是健全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制度,形成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全覆蓋,國家和地方互為補充的生態修復工程體系。三是建立自然修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制度,堅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尊重科學,對于生態損害嚴重的區域,以人工修復為主、自然修復為輔﹔對于生態現狀較好的區域,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人工修復促進自然修復。

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是對生態保護者創造的生態價值或者形成的機會成本的補償。重點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為主、覆蓋全部森林、分級分類補償。二是建立濕地生態補償制度,對承擔保護和管理的主體給予財政補貼,對因保護濕地資源而造成損失的給予相應經濟補償。三是建立公益林政府贖買制度,對位于重要生態區位的集體公益林,由政府出資征收、贖買或者以國有林進行置換,交由國有林業單位經營管理。四是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轉移支付制度。

除此之外,還應建立健全森林經營制度、生態監測評價制度和財稅金融扶持制度。

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治理能力

記者:您剛才提到了創新和完善林業治理體系應建立健全的幾項制度。那麼,在提升林業治理能力方面,林業部門將採取哪些舉措?

趙樹叢:的確,我們不僅要全面創新林業治理體系,還要全面提升林業治理能力,確保把林業治理體系的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林業的效能,切實提高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發展水平。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加強依法治林能力建設。法治是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集中體現。一要完善法律體系,加強林業立法修法,確保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要建設法治機關,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推動林業改革發展的能力,嚴格依法辦事。三要提升執法水平,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平臺,健全監督機制。四要加強普法教育,使全社會知法、懂法、守法。

加強科技支撐能力建設??萍际橇謽I強盛之基,是實現林業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支撐。一要廣泛建立林業科技聯盟,集合企業、科研單位優勢,突破科研、生產的瓶頸,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二要大力培育林業科技創新主體,充分發揮林業科研機構和林業企業的各自作用,促進林業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三要大力推廣關鍵實用技術,國家和地方選擇一批科研成果和成熟管用的適用技術進行推廣。

加強組織保障能力建設。健全穩定、保障有力的林業組織管理體系,既是林業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林業治理能力的堅實基礎。要健全各級林業行政機構,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管理方式,完善林業的社會治理組織,完善基層林業治理機制。

加強干部隊伍能力建設。大力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適應市場經濟和林業全球化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一要提升領導干部和行政機關推動林業改革的能力,著力增強把握市場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能力,科學決策的能力,依法辦事的能力,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二要充分發揮林業各類事業單位的功能,強化公益屬性,發揮公共服務職能。三要健全人才流動機制,多渠道引進高水平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為林所用。

同時,還要加強災害防控能力建設、林業信息化能力建設、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建設、生態文化傳播能力建設和國際合作交流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治理能力。

推薦閱讀:

張永利:林業部門應在國家公園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

潘家華:推動全社會向生態文明轉型

陳述賢:著力推進林業特色懲防腐敗體系建設

趙樹叢:嚴格落實中央安排部署 做到警鐘長鳴常抓不懈

關于我們 | 客戶服務 | 服務條款 | 聯系我們 | 免責聲明 | 設為首頁 | 添加收藏 | 友情鏈接 | RSS | 產品庫
2008年度中國農業網站最具創新單位2008年第五屆中國農業網站百強單位 版權所有:園林資材網 www.gdcrw.cn 客服郵箱:Service@Yuanlin.com 電話:0571-81999581
戰略合作:中國電子商務協會 浙江省花卉協會 浙江省林檢站 浙江省林科院
2007中國行業電子商務網站Top100中國農業網站百強
浙ICP備19043241號-2
廣告經營許可證編號:330100000040968
平平安安
         
和前妻每次见面都要做_离婚了前妻还让搞_离婚了天天跑去日前妻_离婚那天我要了她11次